Thursday, November 29, 2012

人生的几大恐惧,以及如何规避精神恐惧

最近看了凤凰卫视的“失独者”的纪录片,也就是记录中国的失去唯一的孩子后的父母的生活,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群体,因为它正在日益庞大(每年7.6万的速度),而且其中大部分人的痛苦是生不如死,完全失去生活动力的痛。相信作为父母者是完全可以理解这一种痛的。

同时也想到人生面临的几大恐惧:贫穷,身体痛苦,孤独,失去自我,死亡。最痛苦的失独者往往面临是所有的这些。未来永远无法预测,没有人知道这些恐惧的事情是否会发生(死亡是一定会的了),以及什么时候发生,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做好准备,尽量避免那种情况的发生,但如果发生了,也要学会如何面对。

大多数的人会更在意贫穷和身体痛苦,于是年轻时,大家会努力赚钱理财,好好锻炼保养身体。但是对于孤独,失去自我,死亡,似乎只有到年纪越来越大的时候才会慢慢意识到。贫穷,身体痛苦是物质的痛苦,而孤独,失去自我,死亡是精神的痛苦。精神的痛苦往往比物质的痛苦更需要被关注。

当然,如果可能的话,多要几个孩子是值得提倡的,可以减少成为失独者的概率。记录片中的失独者基本都是中国独生子女政策的受害者。但是孩子多并不能完全解决精神的痛苦,痛苦也并不是只属于失独者。

真正缓解/解决这些精神痛苦的方法就一条:在一个更广阔的人群中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,也就是为自己找到一种使命感。大多数人在工作后,生活随之安定,也不再有太多梦想,自己存在的价值就变成了为孩子/配偶而活,因为似乎只有孩子/配偶需要自己。那当孩子/配偶不幸离去的时候,自己就失去了人生的存在意义。这就是为什么说要“在一个更广阔的人群中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”,让自己被更多的人需要。这种需要会成为人克服精神的痛苦而重建快乐的重要支柱。

比如说“失独者”的纪录片中提到的那个创建失独者协会的会长,她的精神状态明显比其它被采访者快乐很多,她也自杀过,但是现在,她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价值,就是帮助其他的失独者,让他们坚强快乐的活下去。

“让自己被更多的人需要”不要求有强大的经济基础或者有高级的知识技术。一份小小的爱心就可以温暖一颗心灵,重要的是人需要找到比家庭更广阔的自我存在的价值。

宗教信仰就是注重精神的关怀,用宗教信仰来抚平自己的精神痛苦也很好,而且信仰程度越高,就会去关心和爱周围的人,就自然在更广阔的人群中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。

没有宗教信仰也同样可以做到,只要有关爱他人之心,就会找到合适自己的舞台。




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